Experience Nara Time in Japan

NARA Travelers Guide

Experience Nara Time in Japan

Visit Nagato Yamaguchi Japan

Feature03承继至今的传统工艺

奈良毛笔

奈良筆

日本使用的毛笔,虽然最早是从朝鲜传入的,但是长峰的唐式笔据说则是由遣唐使僧人空海从中国带回技术后,让大和国今井的酒井名清川进行制造,并献给了当时的嵯峨天皇和皇太子。 清川的子孙们继承了毛笔制作的工作,之后毛笔制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奈良,因为这里拥有需要毛笔的众多寺院,而且还是奈良墨的产地。 空海所传授的毛笔的制法,是在芯毛的腰上用麻纸裹紧,然后将迁细的衣毛覆盖在芯上作为笔穗的方法。而今天所看到的无芯笔,其制作是从江户时代元禄年间开始的。细井广泽首先将强弱度不同的毛组合起来,并用浆糊加固,制成水笔,其后各地的毛笔制作均开始沿用这样的方法。随着书法艺术的繁盛,根据个人书风和书法要求的不同,大小、长短、硬度不同的数百种毛笔种类也应运而生。 昭和52年10月根据《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相关法》的规定,奈良笔被通产大臣认定为传统工艺品。现今的主要产地有奈良、广岛、爱知、仙台、新泻等地。而奈良作为毛笔制造业的发祥地,至今还有着很高的地位。

奈良墨

奈良筆

制墨业是奈良传统产业的代表。无论是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现今的制造规模上来说、都是日本独一无二的。 将松脂燃烧而制成的墨叫“松烟墨”,将菜种或芝麻、桐油燃烧而制成的则叫“油烟墨”。南都油烟墨(即所谓的奈良墨)的制造技术,据说是大同元年(806年),作为遣唐使出使唐朝的空海从中国引进的。最初的“奈良墨”由兴福寺二谛坊制作。松烟墨则出现在藤原时代以后、纪州和近江等地曾制作过这种墨,但到镰仓时代就消声匿迹了。 最初的奈良墨产生于二谛坊,到了天正年间,松井道珍创办古梅园,使奈良墨的声誉大振,奈良的制墨业也在这个时候发展成为一项民间产业,制墨所相继诞生,全国各地优秀的技术和工人也集结于奈良,造成了奈良制墨业一支独秀的局面。时至今日,奈良墨仍占据着全国90%的市场。

奈良漆器

奈良筆

日本富有代表性传统技艺,漆器工艺,是以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契机,同天平文化一道大放光彩的。流传至今的漆绘和采用“螺钿”、“金银平脱”、“平文”等手法加工的精美漆器,一些为直接从中国输入,另一些是引进中国的技术后制作而成的。如今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大多都被奈良的正仓院收藏着。可以说,奈良是日本漆器的发祥地。 至中世纪,出现了漆匠这种行业。奈良寺院所属的漆匠们不仅为建筑物涂漆,而且也兼制漆器,随着茶道的发展,也涌现了一批制作茶具漆器的名人。江户时代还有了以给盔甲上漆为职业的人。 明治8年的第一次奈良博览会上,正仓院的宝物以及其他社寺器具的展出,给了奈良漆匠们很大的啓发,为复兴作为工艺品的奈良漆器,漆匠开始彷造製作展出的宝物,奈良漆器就此重新焕发光彩,复原技术中的“螺钿涂”更是令人称道的奈良一绝。

奈良团扇

奈良団扇

奈良团扇的扇面使用的是染色的和纸,并镂刻有精美的图桉。扇子的图桉主要以象徵奈良鹿、紫藤花等爲主要题材,雅趣十足,从古至今的令人爱不释手。 据说奈良团扇最初是由古代春日大社的神官们製作的,当时的团扇外表涂有柿漆,朴素而实用,还没有现在这么精美。而将镂刻工艺引入团扇製作的人,一说是应永年间兴福寺伍太院的僧人,另一种说法是以製作团扇爲业的岩井善助。

赤肤烧

赤膚焼赤膚焼

现在以赤肤町爲中心的西京丘陵一带,古代曾是製陶业发达的地方,出産的土陶,火盆等主要满足贵族和各神社,寺院的需要。 随着茶道的兴起,各地开始烧製专用的陶製火炉,16世纪末17世纪初,大和郡山城主的大和大纳言丰臣秀长招募尾张常滑的陶工与九郎製作火炉等茶具。至江户时代的元和年间(1615~1624),赤肤烧作为以出産小堀远州(远州流开山鼻祖)喜好的茶具而闻名于世。据说正保年间(1644~1668),京都的野野村仁清还爲奈良带来了京都风范的茶具製作技术。 至江戸中期,大和郡山城主柳泽尭山将京都清水的陶工伊之助、治兵卫2人招募至此重振窑业,并且指定各窑为郡山藩御用窑,以此保护和奖励赤肤烧的发展。此后,通过郡山藩的御医青木木兔(曾经将自己烧製的乐烧茶碗献给尧山公,并获得“木兔”之号。),以及在大和郡山市一边经营杂货店一边烧製乐烧的奥田木白的努力,赤肤烧享誉全国。现在,这项传统技艺仍受到人们的喜爱,艺术家们也在传统赤肤烧的基础上不断的追求着新的境界。

角细工

角細工角細工

角细工,即鹿角製品。奈良“角细工”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较新的记载是明治28年发行的《奈良名所指南》。其中有对奈良“角细工”的介绍,还印有烟管、念珠、刀架、梳子、簪子等角细工的插画,从中可以了解到,江户时代(1603-1686)开始,角细工就已经是奈良的一项特産了。 销售奈良角细工的店铺曾被称为“角屋”,众多的角屋製作销售大量的刀架、筷子、梳子、篦子、摆设等物件,江户时代以后,玩赏之物成为製品主流。近年,日本专职角细工的匠人逐渐减少,现在只有奈良仍然存在着这种职业,因爲奈良有大量的鹿,可以很容易得到原材料——鹿角。昭和20年以后,奈良角细工一方面与现代接轨,製作了胸针,项链坠子等新産品,另一方面仍保留了传统製品,诸如小摆设、筷子、梳子等的产品,使得奈良的这项特産声名远播。

奈良晒

奈良晒奈良晒

奈良晒在《古事记》(成立于712年)中已有记载,但是作爲麻织物的一级品而名扬天下是在江户时代(1603-1868)的初期。 据说桃山时代天正年间(16世纪晚期)有一个名叫清须美清四郎的人,成功改良了原来的晒法后,奈良晒立刻开始流行起来。从此奈良晒不仅用在僧侣,神官衣装上,作爲武士的服装和夏天的单衣,销路也十分广泛。鉴于此,幕府将其接管,作爲德川家的御用品,一手掌控了奈良晒的製造,贩卖过程。由此可见奈良晒产业的巨大魅力。 将大麻丝用一个月的时间细细编织成麻布,再在清溪中漂洗成洁白凉爽的奈良晒。如果说越后上布生于洁白的雪中,那么赋予奈良晒灵魂的就是奔走在石间的清清流水。 美观清爽且拥有良好手感的奈良晒,自古以来是製作狂言,舞乐服装的材料。如今,茶巾、以正仓院宝物爲图样的桌布、暖帘等也以此爲材料,用途更加广泛

古乐面具

古楽面古楽面

日本的古乐面具,出现于7世纪初的推古天皇时期,是随佛教文化一道从大陆传入日本的,其中大部分至今收藏在奈良的寺院和神社裡。最初传来的有伎乐用的“伎乐面”,然后是舞乐(雅乐)用的“舞乐面”,以及在“道行”(僧人们装扮成佛像等游行,与人功德和法悦。)活动中使用的“行道面”。 到了11世纪随着“能乐”和“狂言”的诞生,日本也産生了自己独有的面具。 进入近代以后,人们开始模彷製作作为观赏之用的舞乐、伎乐的面具。特别是二战后,日本人重新审视了自身的古代艺术成就,认识到了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如今,古乐面具不仅是奈良特有的馈赠礼品、作爲室内装饰用工艺品,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在这样的环境下,奈良当地的製作能、狂言木凋面具的工艺家们也非常活跃。

奈良人偶

奈良人形奈良人形

奈良人偶据说起源于平安时代(794-1185)末期,开始是装饰在春日若宫祭礼中,田乐法师使用的斗笠或装饰台上的彩色人偶。 作爲春日大社等神社祭礼仪式上的点缀,奈良人偶的製作逐渐发展,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更是有了飞跃的进展。这个时代,据《多闻院日记》中的记载,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称霸一方的人物,经常收到各地送来的贡品。奈良送来的贡品中,居首的就是装饰在杯台上的奈良人偶——“能”人偶。同一时期,以中国的散乐爲基础的“猿乐能”作爲能乐得到确立,奈良人偶以“能人偶”爲题材的固有形态也在这个时候被确定下来。